便民
服务
凝聚侨心 汇聚侨力 维护侨益——涵江区立足侨乡优势创新涉侨审判打造司法特色品牌
2020-11-26 08:58:31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涵江区建立联合调处机制,实现“不等待”调解。



江口镇诉非联动中心的成立,为维护社会和谐、服务群众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记者 蔡玲 通讯员 姚丹 钟丽秀 林亦霞 文/图

涵江区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涉港澳台侨案件归口集中审理;今年疫情期间,首个跨国“云法庭”成功调解结案;今年9月,与区侨联、区司法局等联合成立了全市首家“涉港澳台侨诉非联动中心”。该院侨乡法庭经验近日在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交流。

海内一个涵江,海外一个涵江。

涵江是我省著名的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约80万人,占全市华侨华人总人数的一半多。其中,江口镇在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38万人,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家家有华侨,人人有侨眷”。

凝聚侨心、汇聚侨力、维护侨益是涵江区人民法院涉侨审判的一项重要工作。11月18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涵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文珍作为全国十三个单位代表和个人之一,作了侨乡法庭经验交流发言,是全省唯一一位发言的单位代表。

立足区位特色 集中规范审理

“拖砻伊弯,番仔过番;番船未到,无米煮罩……”早期,数以万计的涵江儿女从这里出发,下南洋、闯欧美。此后,海外乡亲心系桑梓、回报家乡,成为推动涵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涵江区历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深怀爱侨之心,恪守为侨之责,办好利侨之事。然而,近年来涉侨、涉港澳台民事和经济纠纷日益增多。畅通海内外华侨依法维权渠道,最大限度地为海内外侨胞侨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当好海内外侨胞侨眷的“权益守护者”,成为司法机关的职责所在。

针对涉侨案件当事人回国参与诉讼难、审理周期长、执行难度大、调解意愿高等特点,涵江区人民法院立足侨乡优势,加强与涉侨部门沟通联系,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依托江口法庭设立“涉港澳台侨民事审判合议庭”,形成富有侨乡特色的“四涉”审判调解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涉港澳台侨案件归口集中审理。近年来共受理涉侨案件1883件,调撤率达70%,办理司法互助案件256件。

涵江区人民法院对立案审查、文书送达、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判后答疑等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建立了送达前身份信息、诉讼材料、初步法律关系“三审查”制度。编印《处理涉港澳台侨民事纠纷实务操作指南》《诉讼指南》《涉港澳台侨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集》等,经常为侨胞解释境内外法律制度的差异,引导涉侨当事人依法规范诉讼。

“我是涵江区人民法院专职调解员,你们能在约定时间与法院连线,可见双方的诚意……”这天上午9时,西班牙时间凌晨2时,原侨眷调解员卓金贤在线对原、被告进行调解。原告老方(化名)与被告王阿玉(化名)及其女儿林青青(化名)系远方亲戚。自2012年起,林青青为了前往西班牙工作,陆续向老方借款,并由王阿玉做担保。同时,王阿玉也向老方借款,则由林青青做担保。还款期限已到,王阿玉、林青青却迟迟不还款,借款本息共计13万多元。无奈之下,老方将二人告上了法庭。今年疫情期间,江口法庭对该案进行网上审理。双方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即可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跨国在线开庭,解开心结近在咫尺。

经过几番庭前在线调解,首个跨国“云法庭”成功调解结案,实现了原告“跑一趟”、被告“不用跑”、审案“走云端”、调解“全在线”。这样的快捷高效办理涉港澳台侨“四涉”民商事案件,是涵江区人民法院推行节假日、夜间办案,创新“互联网+”司法模式,建立全流程在线办案“云解纷”平台,进一步解决涉侨案件当事人常年在境外、时差不一致等无法到庭等诉讼不便问题,为全面服务侨乡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立足纠纷特点 深化多元调解

当侨乡群众遇到问题时,给出一个让群众满意的“说法”,既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

涵江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于今年9月,在江口镇成立了全区首个乡镇级综合性诉非联动中心,为维护社会和谐、服务群众提供有力司法支撑。何文珍说:“在成立江口诉非联动中心之前,我院分别与关联的十几家部门单位及村居委会签订了无讼侨村、无讼园区、青少年维权等协议,聘任30名人民调解员,为诉非联动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月,涵江区人民法院又与区侨联、区司法局等联合成立了全市首家“涉港澳台侨诉非联动中心”,统一指导、协调涉侨多元调解衔接工作,推行涉侨民商事案件中立评估、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开展专职调解、律师调解,形成具有侨乡特色的诉源治理新模式。

华侨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涵江区人民法院联合区侨联,从各驻外商会、行业协会中选聘25名特邀调解员,协调衔接相关事宜。在新加坡等6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依托华侨华人社团,选任9名海外调解联络员,接受法院委派、委托调解。

涵江区人民法院在江口镇侨联设立调解衔接工作示范点,在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和莆田高新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在部分侨企设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站,定期派驻法官,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巡回化解纠纷,指导人民调解,及时为侨胞提供法律服务,营造依法维护侨益、促进侨乡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外,涵江区人民法院与区侨联、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建立调解联系会议、调解情况汇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复杂疑难纠纷联调等制度,召开调解联席会议93次,通报调解情况82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联动调解复杂疑难纠纷88起。结合涉侨案件特点,推进“五类调解”,诉前调解涉侨纠纷600余起,协助调解230件,委托调解335件,指导调解156件,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122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立足侨情实际 创新司法服务

侨胞在外辛勤打拼,他们的子女在家乡成为留守一族,孩子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涵江区人民法院与区侨联、派出所联合设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和3个侨村留守儿童、老人服务点,并与侨乡校园签订共建协议,设立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站,举办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大赛、法治夏令营等普法活动。

留守儿童较多是江口的一大特点,孩子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女中学生小玲(化名)和男中学生小朱(化名)同是江口人,还是同班同学。去年3月,男生萧萧(化名)从阿根廷回国念书,与小玲成了前后桌,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而小朱却觉得小玲自从认识萧萧后,就对他不理不睬,便多次阻拦小玲,并迫使小玲与萧萧断绝来往,却遭到小玲的拒绝。随后,小玲将此事告诉了萧萧,萧萧在与小朱通话时“约架”。次日,萧萧和小朱在村口拳脚相向都受了伤。小朱将萧萧及其监护人告上了法庭。

江口法庭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监护人进行调解,并邀请派出所民警、学校老师一起参加。在多方的耐心劝导下,萧萧现场赔礼道歉,并一次性赔偿小朱医药费等共5000元,双方握手言和。

立足侨情实际,涵江区人民法院靠前服务侨企,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涉企纠纷预防、预警、调处工作机制。在侨民、侨胞比较集中的村居创建无讼侨村,保障侨区安定稳定。

接下来,涵江区人民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完善涉侨审判品牌,创新涉侨司法服务,为涵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所有 @ 涵江区新闻网 2010 主办:莆田市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宣传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3399996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32318  举报邮箱:hjxcb2008@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h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0008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