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路面巡防,提升群众安全感。 真心真情服务困难群众。 □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文/图 国欢镇发挥“多心合一”工作效能,有效延伸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工作链条,使群众办事更便捷、执法力量更有效、社会治理更全面、应急反应更迅速。近3年来,无发生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问题处置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城市环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连续两年“两违”案件为零;6场全市全区综合执法、水污染整治现场会在国欢先后召开。 红蓝闪烁的警务车辆、整齐划一的巡逻队伍、高效快捷的便民窗口、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一组组镜头体现着国欢的和谐、稳定、团结、活力。这也是国欢镇积极推进镇街综治(网格)中心“多心合一、综合执法”改革创新的实战实效。 近年来,国欢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多心合一,一网统筹”“三化同步,六联驱动”“多队合一,综合执法”的网格化服务治理模式,为全市“城乡治理网格化+综合执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国欢样本”。 整合资源 发挥效能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国欢再也不是以前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已成为交通便利、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好项目纷至沓来的发展高地。特别是,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国欢高质量发展孕育了肥沃土壤。 国欢镇党政领导班子有点子、有思路、有措施,成立了社会治理领导小组,通过确定“任务书”、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使社会治理创新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工作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形成党政领导“一把手”推动、工作落实“一张网统筹”格局。 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国欢镇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政务服务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多心合一、一心多用”原则,专门腾出300多平方米的单栋楼房用于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搭建起一个以综治中心为综合协调中枢,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高标准基层实战平台。 昨日,记者来到该中心看到,明亮整洁的办公大厅里,综治中心、网格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访维稳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综合执法中心、视频监控中心合署办公,工作上互相支撑、信息互通共享,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发挥“多心合一”工作效能,实现“多心合一”实体建设、一体运作。 依托全镇15个村的6个网格站43个单元网格,国欢镇把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河道管理等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实现“多格合一”。信访、民政、司法行政、工商等多个部门派员入驻该中心集中办公,统筹网格内的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设立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5个窗口,开展22个大服务项目,有效延伸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工作链条,使群众办事更便捷、执法力量更有效、社会治理更全面、应急反应更迅速。 “这些年多亏了小杨的细心照顾,解决了我生活上的很多麻烦,日子过得还算安稳。”85岁高龄的潭尾村村民黄金凤是低保户,自己年纪大行动不便,还要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网格员杨粦芳在走访时了解老人情况后,便时常上门陪老人聊天解闷,帮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样的便民服务让老人觉得很温暖。 为困难群众提供代办服务,是国欢镇发挥“多心合一”,使综治工作和便民服务工作融合的又一举措,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群众只需联系所属网格的网格员,网格员就会上门提供代办服务,“代跑”升级为“代办”,让困难群众“一次也不用跑”。 改革创新 提升水平 按照“大平台、大机制、大队伍、大服务、大群防”的总体要求,国欢镇以“多心合一”为实战化工作平台,实现“网格+网络”融合、“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群众反映举报、网格员进村入户、各业务部门巡查检查、市12345平台转办等渠道,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会稳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队伍整合、信息汇合、力量聚合、工作融合、执法配合同步,积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有效、运作协调、立体高效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为确保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有效开展,保证预定目标及时完成,国欢镇成立了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一支80多人的综合协勤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X”联动执法管理模式,构建“职能部门依法执法+综合执法力量协勤协助”为主要框架的执法力量,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会执法。 在社会治理方面,国欢镇实行以“常态化、机制化、流程化”为主要抓手的“综治中心+六联驱动”创新模式,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联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效能。 国欢镇党委书记蔡雄强说,“六联驱动”即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治、区域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实施“六联驱动”不仅要注重实用实效,也要坚持源头防控、源头治理,对一些管理顽症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将工作重心从事中、事后派单处置向产生问题源头的联动治理延伸,从后果式惩罚执法向日常全过程管理转变,并从问题的个案解决向共性问题解决转变,实现社会治理长效实效。 在兴涵水都一征迁项目中,都邠村村民郭金煌由于其个人意愿与赔偿政策不符,带头阻碍征迁,并多次进京上访。蔡雄强组织村建、信访、司法、综治办等部门多次上门宣传,并发动乡贤能人、热心老党员等参与调解,遗留了4年的问题最终在55天内得到解决。今年年初,他已开心搬进新港桥安置区新房。 落实上级要求,呼应群众关切,国欢镇将精准化综合执法、精细化治理管控落到实处,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有效的经验,受到上级肯定。 延伸服务 精细管控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方面,国欢镇形成了快速高效的网格治理、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近3年来,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未发生影响全局的重大事件,先后实施的47个重点项目,无发生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问题处置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 镇综合执法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手段与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处理相结合,解决了乡镇街道无权执法以及部门执法单打独斗“信息不灵、公开不够、人手不足、效率不高”等顽症,实现基层行政执法的适时、精准、高效,构建起涵江城区次中心“有人巡、有人报、有人理、有人查”的基层治理体系,城市环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连续两年“两违”案件为零。 精细管控水平也得到提升。在“网格+网络”两网深入融合,社会治理“四化”同步推进下,国欢镇治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推动社会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型。近3年,全镇没有发生重点人群失管失控现象,6场全市全区综合执法、水污染整治现场会在国欢先后召开。 巡防、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统一落实在网格、生效在网格,优化了政府职能,规范了城市管理,强化了行政执法,突出了便民服务,平安建设深入人心,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一类“平安单位”,80%的村成为“平安和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