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把铁路沿线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整治紧密结合,加大力度推进。 裸房彩绘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十分美观。 □本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文/图 成立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指挥部,因地制宜制订工作方案,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镇纪委和效能办定期开展督查、验收考核和综合评估,对行动迟缓、举措不力的予以严肃处理。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拆除旧房21000平方米、清理垃圾堆放点10处、拆除广告52处。重点整治水泥墓已完成搬迁309座、拆除活人墓21座。 东来西往列车跑,铁路两旁景色好;政府为民办实事,公园建好有面子;花开四季迎宾客,进门便在绿中行……铁路沿线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城市形象,而且关乎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江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上级部署,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启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动对标一个规划方案、一份项目清单、一笔补助经费、一个督查方案、一个指挥部统一协调“五个一”整治要求,从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化铁路沿线村庄的污水整治、垃圾日常清洁、河道清淤等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进一步改善全镇铁路沿线环境、绿色生态景观水平和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宜居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制订方案 层层压实 2010年4月26日,位于江口镇丰山村的涵江铁路站启用。在涵江人民的热切期盼中,一列外观简洁大方的动车驶进涵江站,涵江终于迎来了首次火车客运。 福厦铁路江口段长9.3公里,涉及13个村居。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铁路沿线“脏乱差”和“乱挤占”等现象成为管理中的难题,这些现象就像“疮疤”一样,已成为影响人居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的突出短板。 今年初,江口镇以涵江动车站为中心,将东西各2公里、南北各1公里范围内列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段。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指挥部,抽调20多名精干人员组成突击队,对整治项目一对一跟踪抓落实,通过到实地进行地毯式排查与航拍结果相结合,对全镇铁路沿线环境整改任务进行全面梳理标记,列出工作清单,明确任务数、时间表和责任人。特别是,对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坟墓、铁皮棚、危旧房、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物、裸露地和各类垃圾,全部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全部拆除清理到位、周边环境整治到位。 江口镇因地制宜制订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详细的工作方案,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在每日召开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例会上,各村主干要汇报整治工作进度及坟墓征迁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梳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攻坚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同时,江口镇纪委和效能办全程参与整治工作,按照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定期开展督查、验收考核和综合评估,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对行动迟缓、举措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严肃处理,确保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推进。 多措推进 精准发力 铁路出行成为市民重要的交通方式,沿线的环境接受着每一位旅客的检验。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乱搭乱盖……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着实影响城市形象。 昨日,记者在江口镇走访时看到,铁路沿线的垃圾越来越少、“两违”建筑大大减少、公园绿地越来越美,满眼的盎然令人欣喜。此前,为了净化铁路沿线环境,确保“大动脉”的整洁,全镇上下纷纷行动起来,铁路沿线江口段处处有忙碌的身影。 “真好,这样收拾一下,我们每天来来往往心情也好多了。”日前,在丰山村霞宵自然村,两辆挖掘机转动铁臂正一铲一铲地把垃圾倒入大型垃圾车上。镇村干部和志愿者有的集中杂物,有的合力搬移堆放的石条,有的手持扫帚清扫路面,还有的用铁钳捡拾沟渠细缝里的烟头纸屑……一个多小时后,铁路两旁的垃圾基本被清运完,快餐盒、餐巾纸等“白色垃圾”也无影无踪了,收获了群众的好评。 江口镇共建办主任郑国祥告诉记者,铁路沿线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整治紧密结合,力度更大,解决垃圾乱倾乱倒、广告乱贴乱画、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还铁路沿线一片整洁空间。这几天,每天可清运大约40吨的垃圾。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拆除旧房21000平方米、清理垃圾堆放点10处、拆除广告52处。 “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工作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抓手。江口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区域开展坟墓摸底排查登记工作,全力以赴推进铁路沿线坟墓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放弃休假,进村入户不厌其烦地做细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理清利弊关系,并通过分发宣传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动员群众积极配合,主动迁移坟墓,为青山复绿“腾出空间”。 江口是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众多,镇党委政府向各侨胞同乡会都发出一份《江口镇铁路沿线坟墓搬迁情况说明》,详细解释了“青山挂白”工作的重要性,并对补偿标准、安置方式进行说明,取得了不少海外侨胞的支持。前不久,五星村的林先生得知此事后,从香港赶回老家办理祖墓搬迁事宜,赴港后还动员其亲属支持家乡工作。 与此同时,在丰美村筹建一个面积约19亩的公益性公墓区,实行“迁一置一”安置方式。为妥善解决骨灰寄存问题,江口镇在公墓区旁搭建了3座过渡房,并协调厚峰村、石东村、石西村骨灰堂用于骨灰临时寄存,寄存费由政府统一结算。截至目前,全镇重点整治水泥墓已完成搬迁309座、拆除活人墓21座。 美化绿化 提升颜值 近日,涵江区又多了一处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前往江口镇丰美村,在村道边的彩绘房前拍照发朋友圈。江口镇镇长郭孙涵说,江口以火车站周边片区100多幢裸房外墙美化、坡屋顶改造为示范点,聘请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团队对立面改造进行专业的规划设计,对裸房进行高标准整治,实行“裸房”的立面改造和楼顶搭盖美化改造。 5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铁路沿线的裸房被画上了彩绘,穿上了“新衣”,有一望无际的海景,也有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标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十分美观。不仅如此,房前屋后的空地上也种上了新绿,整个村庄的“颜值”大大提升。 在石庭河丰山村段,记者在河边见到几位年长的村民正在钓鱼。 村民李永信说:“我们对这次整治都表示满意,村里的环境好了,河边的菜地被平整了,臭水沟也消失了,大家生活得也舒服,这才体现出新农村、新面貌。” 铁路沿线成风景,“清”“绿”“亮”必不可少。江口镇对铁路沿线裸露地按照简约化、自然化和多样化进行增绿补绿,通过与绿化公司合作,在涵江火车站北侧大片种植常绿和落叶乔木等;在沿线村庄建设公园绿地,实现自然、人文的紧密融合,构筑起一条天蓝、水清、气爽、花繁、草绿、树茂的绿色生态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