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莆田侨界第一个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也是首位香港“双拥模范”。他就是浪陀钟表(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米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炜楠。
关炜楠祖籍涵江区江口镇园下村,初中在蒲坂侨中就读,上世纪80年代跟随父母到香港定居。如今,他还是香港莆仙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
昨日,记者采访了刚刚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关炜楠,听这位心怀国家、心系部队的年轻一代企业家讲述多年来乐拥军、行公益的心路历程。
关炜楠坦言,得知自己获此殊荣时,很开心。这是社会对他的认可,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心系军营 奉献爱心
70后的关炜楠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有着深厚的拥军情。步入社会后,他走上经商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关炜楠创办浪陀钟表(深圳)有限公司,逐步建立了一个市值超十余亿元的钟表王国。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深刻认识到“国无防不强、民无军不安”的道理。
在社会化拥军的大潮下,他毅然将自己的从军梦想化作积极的拥军行动。自 2009
年以来,他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军民共建、就业创业扶持等各项拥军优属活动。他还致力于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入拥军队伍,于2014年参与发起成立南山区拥军优属促进会,2015年设立“浪陀拥军基金”。
“在多次走访部队、慰问官兵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官兵,特别是退役军人,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名战友,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切实之需。”关炜楠说。
不久前,关炜楠到深圳内伶仃岛慰问官兵时,发现一位驻岛军人生活困难,父母和岳父母都患有癌症,只能卖掉房子,承担4位老人的医药费。关炜楠了解情况后很受感触,当即决定替这位军人承担起其家中4位老人的医药费。
2015年12月,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关炜楠在救援现场感受到官兵们的不易,第一时间将救援所需的急用物资送到现场,并捐赠了数十万元用于后勤补给。
在与部队的共建活动中,他注重国防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互促双赢。在企业管理中,他积极向部队学习,不断提升员工国防意识和纪律意识。每年组织所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部队过“军事日”,参观军营文化,感受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自觉接受国防教育。
这些年,关炜楠的拥军脚步始终没有停歇过,足迹遍布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湛江、汕头等多个地市。除了走访慰问部队和优抚对象,他还拿出数十万元帮助部队建设篮球场、电脑室等,支援军营文化设施建设,并根据企业和部队实际需要,努力为军属安置工作和退役军人就业尽一份力量。
成立基金 帮扶军人
关炜楠,已经将简单的爱心慰问升华为拥军慈善事业来经营。
部队转业和退伍军人的工作、生活等,一直是关炜楠关注的问题。他设立的浪陀拥军基金,目的是吸纳更多优秀企业家,一起来帮助复退军人创业、帮助特困现役军人解决生活困难,共同经营拥军事业。
目前,浪陀拥军基金已累计投资350万元开发和扶持复退军人创业就业项目,帮助了65名复退军人创业与就业。同时,聘请专业顾问为复退军人创业出谋划策,手把手传授创业经验。浪陀拥军基金资助的各创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已经陆续实现盈利。
关炜楠告诉记者:“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浪陀产品的收益,我们每卖出一个产品,都会捐出一块钱支持基金会的运作。我个人工资的十分之一也拿出来做公益,在我的影响下,很多公司员工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每年的公益花费基本不低于300万元。”
浪陀拥军基金帮扶的创业项目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即如果项目能够盈利,创业者要将盈利的10%捐给拥军基金会,以帮助其他转业创业军人。
接下来,浪陀拥军基金将会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更多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就业安置计划;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家属安置问题、子女教育等问题,使之落到实处。
示范带动 双拥双赢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关炜楠在开展拥军活动时,注重将“个人拥军”发展成“企业拥军”,再将“企业拥军”逐步发展为“行业拥军”。
在他的示范和带动下,拥军优属的企业家“朋友圈”日益壮大。自 2009
年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关炜楠发动其拥军“朋友圈”累计深入部队和优抚对象家中走访330余次、赠送慰问金500余万元,与25个驻地部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开展各类军民共建活动89次,接收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60人。
拥军当事业,向善为追求。关炜楠在打造品牌、创造效益,坚持拥军、回馈社会的同时,也未中断其他的公益事业。今年4月,他被评为“深圳市十大爱心人物”。
关炜楠说:“我们需要帮扶的对象太多了,必须考虑如何让收入和支出成正比,这就需要建立造血机制,用经营企业的思维进行公益事业,把企业家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出来,让公益更有持续性。一个人帮一万个人很难,但一万个人帮一个人就容易多了。因此,我建立了基金会网站,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自今年起,已经有一些企业家开始行动了,他们赚到钱后,都开始想做点公益活动,回报社会。现在,我还把爱人、儿子都带上做公益的道路,让他们感受到部队氛围,爱上部队,体会责任与义务。”
去年7月,关炜楠和慈善人士在贵州省威宁县走访,最终决定帮扶留守儿童特困家庭30个、资助贫困大学生60名、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15名、资助特贫孤儿20名。
每年回到老家江口,他都会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
“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信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还会继续走下去。”关炜楠说。
拥军的路没有终点,关炜楠将以他的实际行动深度诠释一名企业家的国防责任和拥军情怀,把拥军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发动更多的企业家共同参与拥军优属工作,以奉献回报社会、回馈国防,形成爱国拥军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双拥双赢局面。
记者 刘永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