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
服务
莆田:“乡愁工程”留住城市文脉基因
2014-08-06 10:28:00 苏杰 郑良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涵江新闻网  

 

□  新华社记者   苏杰   郑良

  拒绝房地产开发收益,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保留6万亩荔枝林;为了保存古树、古井,公路建设“绕道”;新村建设不搞千村一面,将特色民居、古厝和田园风光打造为乡村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省莆田市是妈祖故里,著名侨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莆田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同步实施“乡愁工程”,将城乡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留住城市的文脉基因。

6万亩荔枝林成城市“绿肺”
  7月下旬,莆田荔城区绶溪水清见底,两岸绿树成荫、荔枝红艳。走过建于清代的延寿桥,就是莆田24景之一的“绶溪钓艇”所在。
  荔城古时因荔树满城而得名。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说:“有开发商看中了这6万亩荔枝林带,想用来开发房地产,我们没答应,这些树承载的是城市的文脉,一棵都不能砍。”如今,莆田在绶溪两岸打造“最美林荫道”,6万亩荔枝林成了城市的“绿肺”。莆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强说:“乡愁并不抽象,通常只是游子记忆中的一口古井、一棵古树、一处民居、一出乡戏,这些记忆构成了城市的DNA。‘乡愁工程’就是对古村落、古建筑、乡音习俗、知名自然景观等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保护,让老百姓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工程”让老宅焕发生机
  莆田市涵江区实施旧城改造项目时,当地政府对辖区特色人文、自然景观进行了调查摸底。程强说:“规划设计时,新的道路、房屋建设要‘迁就’一座城隍庙、一口古井、一处古宅的保护。”
  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是著名的华侨村,有华侨近千人,居住在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走进后黄村,红砖红瓦鱼尾脊的莆田特色民居随处可见,村支书许聪告诉记者,老房子是后黄村的特色,这些红砖红瓦的民居大多有60年以上历史,不少建于清末。
  “乡愁工程”让后黄村的老宅焕发了生机。许聪说:“去年以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我们对全村200多栋老房子进行了修缮,不少闲置的老宅由村委会租下来,有的用于建华侨博物馆或民俗展馆,有的用于建乡村旅馆。”
  保护特色民居、发展乡村旅游成了后黄村新的致富路。许聪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先后清理了15家皮革厂,新建了道路、排水排污管道和绿化带,通过土地流转开发特色采摘果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结合
  程强说,文化的保护传承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近年来,莆田在保护传承妈祖、古典家具、木雕、南少林禅武等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与旅游、影视、科技等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去年,莆田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4%,今年上半年达到8.7%,连续3年居全省之首。梁建勇介绍说,莆田的油画产量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去年出口达300万张。
  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莆田,远播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妈祖信众逾2亿。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福州8月1日电

版权所有 @ 涵江区新闻网 2010 主办:莆田市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宣传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3399996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32318  举报邮箱:hjxcb2008@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h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0008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