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观内戚继光立像 福厦公路西侧,在锦江畔,有一座占地面积1092平方米的古色古香、宏伟、庄丽的道教庙宇——江口东岳观。 东岳大帝即泰山神。很早时候起,人们就崇拜“拔地通天”的泰山,把它视为神。秦汉时,秦始皇、汉武帝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都登封了泰山。这样,泰山神就成了“神司”中最高的一级。西汉末,兴起了“泰山治鬼”说。东汉时,为道教所吸收,把泰山神奉为东岳大帝,成为道教诸神之一。以后,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庙观到处营建。江口东岳观就是其中之一。东岳观为泰山分镇,东岳行宫,主要崇祀注生大帝。 从荔城沿福厦路东北行十七公里,进入江口,西拐,经石门牌坊进入东岳观广场,东岳观西南首是戏台,西侧是花园。踏上石阶进入门楼。 门楼正中高悬着“东岳观”镏金匾额,大门上对联:“东岳行宫宏道观”、“泰山分镇峙名邦”。大门前立着一对盘龙石柱,龙腾欲飞。 跨入大门,又穿过盘龙石柱,为天井及两庑。正中为中殿。左联:“九华莲花地藏王”,右联:“普陀紫竹观世音”。中殿左边堂供奉地藏王,右边堂供奉观世音。两庑供奉六神像。中殿后,为拜亭,两旁为盘龙石柱,雕工精细,犹如蛟龙翻腾出海。对联:“作事奸邪尽尔烧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两庑,供奉八神像。正殿崇祀注生大帝。大门两旁供奉千里眼,顺风耳二守门神。殿前对联:“浩然正气满乾坤”、“天道无私昭宇宙”。注生大帝两侧也供奉文武神像。 正殿西为中军府,供奉中军,东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门上匾额:“普育群英”。左联:“岱岳钟灵沾化雨”,右联:“锦江毓秀乐春风”。文昌阁原为锦江书院。光绪年间改建于迎仙寨。 后殿混元宝殿,即无极殿,也为三清殿,重檐歇山式。中间神龛上方悬着“道元一无”匾额。崇祀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殿崇祀西华王母。右殿崇祀昊天玉帝。 东岳观创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原名佑圣观。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口境,佑圣观被烧毁。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建,改名“东岳观”。后四年,立“岱宗天府”匾额。崇祯年间(1613年),莆田人、礼部尚书、书法家曾楚卿书写“东皇司命”匾额,这一嵌金巨匾仍保存着。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重修。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莆田人、礼部右侍郎、著名书法家郭尚先书写一副对联:“风雨八纮来日观”、“壶华双笏觐天齐”。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7年),莆田人、监察御史、书法家江春霖书写:“累世蒙麻”匾额。1922年,东岳观又重修。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写“五岳独尊”匾额。1987年,再次重修,并扩建,形成壮观的建筑群。现在的东岳观,包括石牌坊、戏楼、三门、中殿、正殿、观音殿、地藏殿、慈航殿、中军府、拜亭、两庑等,都是单檐歇山式,保持清代建筑风格。而雕塑和透雕盘龙石柱,更富有地方特色。 东岳观左为公园,有廊庑、草坪、花木、华侨纪念馆。公园中,竖立一座“东岳神鹰”,展翅欲飞,象征着千年古镇江口似神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飞速前进。公园中还竖着伟大爱国者、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立像。戚继光伫立着,顶盔掼甲,腰佩宝剑,栩栩如生,威风凛凛,给人以顶天立地的印象。以纪念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二次援莆,驻兵江口,先后进军林墩、许厝,痛歼倭寇,平定倭患,立下丰功伟绩。 江口可谓莆田道教集中地,共有七座道观,如崇清观,位于刘井,崇祀玄天上帝。创于宋。清达堂,位于杜宫口,崇祀清君。 江口古名迎仙、锦江,有“锦江春色”之誉称,有“船母”(穴)的传说故事。道观为江口景色添彩。 东岳观,每年都会组织庙会,举行隆重热烈的民俗活动,国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旅游、朝拜,热闹非凡。据统计,每年来此旅游朝拜的人达10万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