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江口派出所驻村民警郑建强,自2003年来到石西警务室后,负责该行政村5600多常驻人口、8000多暂住人口的治安。7年来,他尽职尽责,以真心换民心,将警务工作与侨乡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交口称赞。今年5月份,郑建强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的驻村民警”。 走村入户—— “他是为我们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为方便群众办事,郑建强经常下辖区向群众分发安全防范基本知识、办事指南、警民联系卡等,并在走访中及时为群众解决户籍迁移、有人无户等户籍漏报漏登问题,村民们都说“郑警官是我们的贴心人”。 石西村桥头外村民黄秀芳今年3月初到派出所办理二代证时,发现户籍电脑里没有自己的户口,无法办理二代证。黄秀芳在北京经商,经常要用身份证,她急得团团转。郑建强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马上调查取证,为黄秀芳补回了户口,及时办理了二代证。黄秀芳高兴地给警务室送来一面写有“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锦旗。 由于经常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村民们有了什么烦心事都愿意跟郑建强说。今年年初,石西村一位老人来到警务室求助,称其儿子儿媳妇都在香港务工,留下孙子瑞明(化名)与老人相依为伴。但最近老人发现,刚上初二的瑞明偷了家里的金项链拿去卖钱上网,整天“泡”在网吧里不吃不睡,荒废学业。了解到情况后,郑建强一有空就去找瑞明聊天,讲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慢慢引导他远离网吧,远离游戏机……在郑建强的循循善诱下,小瑞明终于认识到迷恋上网的危害,功课也迎头赶上班里的其他同学。 今年5月份,郑建强又忙着梳理护照办理指南材料,赶在暑假前送到辖区的各个小学、幼儿园。原来,石西村的海外华侨有4000多人,华侨多,海外关系多,办理护照探亲的人多,暑假有许多学生需要办理护照外出探亲。考虑到以前村民外出探亲办护照都要到江口派出所办理照片比对手续,路程远,时间长,郑建强就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化解纠纷——“他是村里治安动态的知情人” “谢谢郑警官,要不是你及时做工作,我们两家邻居肯定会发生聚众斗殴流血械斗……”近日,在江口派出所石西警务室内,村民黄某紧紧握住郑建强的手,感谢他及时化解了邻里宅基地围墙造成的纠纷争吵。 原来,石西村村民黄某与陈某因宅基地围墙纠纷争吵,双方纠集20多人持铁棍、刀具等器械对峙。郑建强获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控制局势,并讲明道理,及时化解了一场流血冲突。事后,郑建强又与镇司法部门、村调解会协调,主动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签下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郑建强在日常驻村时间里,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化解的原则,以各类纠纷、治安、群体性事件和涉法信访苗头为主要内容,深入排查,努力消除和减少各类不安定和不安全因素。近3年来,郑建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没有因矛盾激化而转成刑事案件,也没有一起转为信访案件。 组织防范——“他是群防群治的带头人” 郑建强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扩展群防群治主体结构,把当地三轮车司机、摩的司机、清洁工、商贩个体户等也纳入群防群治主体中,化民力为警力,在辖区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0年1月10日下午6点多,来自安徽利辛县的魏龙和妻子在石庭圆圈附近摆摊卖毛毯时,发现其2岁的儿子魏豪杰突然失踪,接到报警后,民警郑建强利用人员熟、地形熟的有利条件,通过周边商贩提供的信息,追赶至距发案地200多米处荔涵大道天桥旁,当场抓获拐骗儿童犯罪嫌疑人王某成(男,30岁,宁夏西吉县人),成功解救被拐男孩。 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郑建强建立了以警务室为前沿阵地,以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的打防体系,组织联防队员每天24小时进行巡逻。石西村村民黄淑琴在回家路上被两名男青年抢劫背包一个,在巡逻中闻讯赶来的民警郑建强等人沿路追击,不到10分钟就将犯罪嫌疑人吴某、吴某伟抓获。2007年4月17日凌晨3点,郑建强等人在巡逻时发现,两名青年鬼鬼祟祟,正用钓鱼杆、铁钩往一村民家窗户内勾东西,郑建强等人立即上前盘问,及时抓获了盗窃嫌疑人刘某、涂某。2008年1月7日,郑建强带领联防队巡逻时,在石庭圆圈附近抓获一名盗窃工厂内仓库财物的犯罪嫌疑人,当场缴获被盗的电子配件10袋,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 (吴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