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购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看孩子……天天如此。这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生活。但是,35岁的林文洪却俨然扮演了“主内”的角色,他的妻子在外工作,养家糊口。近年来,像林文洪家这样的“男主内 女主外”家庭模式不在少数。成为一些市民谈论的话题。日前,笔者采访了一些市民。
支持者:乐在其中,妻唱夫随新合作
家住涵江大地阳光城的陈秀美是我市一家美容美发店的女老板,因为平常忙于生意,照顾孩子和家务活基本上都落到她丈夫林文洪身上。“没有什么事能比孩子更重要———每天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是一种乐趣。”林文洪笑着告诉笔者,他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男主内女主外,谁有钱无所谓,过着高兴就行。林文洪结婚时在涵江一家电子企业打工,儿子出生后,林文洪便辞去工作,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给妻子当“后勤保障队长”。他认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他妻子经营的生意足够一家人开销。
涵江一所中学的教师张锦良认为,家是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的天地,谁在外工作辛苦,谁在家做的家务活比较多,这些问题没必要计较太多,关键是要发挥各自所长。
反对者:也有苦衷,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当我带着小女儿去公园玩的时候,其他孩子的母亲都不和我讲话,而我也不好主动同她们交谈。”家住涵江三信水乡花园的陈家强道出了自己的烦恼。为了让妻子安心经营海鲜生意,去年底,在厦门外贸生意场上屡战屡败的陈家强终于回家当“家庭主夫”,将近半年了,他还没适应家庭角色的转换,时常还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亲友的歧视。陈家强说,他常常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孤立孤独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
蔡女士在一国有企业当部门主任,经常接触上层人士,她的丈夫虽然工作上默默无闻,但勤快体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开始,夫妻俩都没觉得这种“男主内 女主外”的婚姻有什么不妥。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蔡女士说:“我觉得自己太辛苦了。尤其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妻以夫荣的时候,心理就更不平衡了。怎么我的丈夫就这么没出息呢?”而其丈夫也有怨言:“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她一个人说了算,搞得我在家人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
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志光也表示,男人在外面工作、打拼,除了养家糊口,更多的是在工作中享受一种被认同的成就感,从中体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他认为,是男人就应该有一番作为。
相关人士:平衡的才是健康的
“让‘莆田男’在家做‘家庭主夫’还不能完全被人们接受,因此,那些敢为人先的男士们承受着不少压力,他们的妻子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涵江区妇联副主席陈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男主内,女主外,听起来挺新鲜,但要看这个男人适不适合主内,这个女人适不适合主外。如果他特别爱家特别居家,男主内有何不可?但如果这个男人是事业型的,就应该给他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另外,当两个人的经济压力完全压在一个人肩上的时候,一方面,主外的一方会觉得骄傲;另一方面,主内的一方会有自卑感。时间久了,夫妻间的沟通就会有障碍。陈华认为,最好的最平衡的家庭模式,并不是充分发挥彼此优势的一个完全主外,一个绝对主内,而是一种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互相帮扶,共同分担家务活和照顾孩子的平衡关系。“共同参与家务活的劳作也是夫妻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共同参与教育子女则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调查表明,由丈夫参与教育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社会上也更容易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