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由来 2005年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一,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国家都有自己的航海节或海洋日。 一次次出海,一次次抵达彼岸,航海人的漂泊生涯既充满挑战又单调重复,不易被人理解。中国“航海日”,笔者走近几位在家休假的远洋船海员,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学会在煎熬中更坚强 1997年,连维明从上海海运学院毕业后在北京中海集团工作,长期外派在一家台湾船运公司走远洋轮。小连介绍说,远洋船员一般大半年不着家,一直在海上漂泊,小半年不上班在家休假。他们驾驶的有散货船、集装箱船、LNG天然气船等等,几乎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停靠过。 航海人的孤独与寂寞,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他们戏称自己是“孤单的流浪者”。小连说,不管海员去哪个国家,他们首先想的就是如何给家里打电话,电话卡已成为海员的重要部分。在中远航运集团工作的徐少杰告诉笔者,他第一次走远洋船是去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他们船上有4个印尼船员,到达雅加达锚地后,印尼船员的家属来探船,一般是老少一家子都来,让他们羡慕死了。小徐用10美金买了个当地的电话卡,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听到电话那头亲人的声音,他感觉很幸福。小徐说,航海中,船员最大的期待和快乐就是,船早点到中国港口,早点和家人朋友通上话。 航海人是快乐旅行者 航海生涯虽然艰苦寂寞,但也有欢乐,航海人同时也是个快乐的旅行者。小连说,他曾数度在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埃及苏伊士运河,体验在大漠行舟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感受;也曾两度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感受船舶在热带雨林里“上山”“下山”的独特景致;也曾在连接北海和波罗地海的德国基尔运河,领略运河两岸如画般的欧洲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