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皮鞋,走进村部办公大楼,他是村官;打着赤脚,走向田野,他是菜农;挎上背包,走进市场,他是菜贩。这就是有着三重身份的柯金福。 今年40岁的柯金福是大洋乡瑶山村委会主任,20年前,高中毕业的金福落榜不落志,子承父业,当起了地球“修理工”。然而与父辈不同的是,喝过十几年墨水的金福在种了几年地后发现,如果不改变耕作模式,单靠种粮,无论如何也抱不回“金娃娃”,迈不出小康路。可怎么改变呢?他开始用审视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这里虽远在深山,但群山环抱的盆地却十分肥沃;这里涧水潺潺,沟渠纵横,水资源十分充沛;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可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的风水宝地。 拿定主意后,为保证一炮打响,他多次进城进行市场调查。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大白菜和玉米在本地市场前景较为看好。于是,1998年,雷厉风行的金福便在自家的那份责任田里种起了大白菜和玉米。为了尽快掌握蔬菜的栽培与管理的技术,他买回了相关的科技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他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实现了一亩菜地两亩收入的好效益。尝到甜头后,他便甩开膀子干开了。除了把自家的田地全种上蔬菜外,还向人家租了几亩地种蔬菜。邻里们看到金福种菜发财,也纷纷向他请教种菜的经验。向来乐于助人的金福,不管再忙也要毫无保留地向人家传授种菜技术,并且为他们提供优质种苗。2001年,村民柯金清家的几亩菜园因烂种而面临抛荒。就在金清苦无良策之际,金福向他伸出了援手,把自家培育出来的菜苗均分出一部分给金清家,而他自己却花高价到几十里外的梧塘去购买菜苗。当金清得悉这一情况后向他深表歉意时,他却说,邻里之间彼此照应,何足挂齿。类似这种乐意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事例,在他的种菜生涯中还有许多回。前年春节后不久,因连日阴雨,部分菜农地里已熟透的大白菜开始腐烂。金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四出奔波跑销路,一边把自己手中的订单分一些给他们。在金福的帮助下,使这些菜农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此,乡亲们都称他是自己的贴心人。 金福种菜除了苦干还能巧干。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莴笋、辣椒在江西、湖南等地十分畅销,且效益不错,于是,他便扩大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经济效益水涨船高,成功后,他马上向其他菜农推广。至目前,他家种植的蔬菜达80多亩。在他的帮助下,全村100来家菜农种植蔬菜约2000亩,有的还到邻村租地种菜。蔬菜已成为该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头脑活络的金福觉得在带领群众种菜的同时,还得帮群众卖菜,这样既能拓宽销路又能增加收入。于是三年前,他以自己的市场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当起了本村菜农的代理商。从此,村民们就只管种好菜,剩下的事就全交给金福办理。菜农蔡春英说,有金福帮我们卖菜,我们不仅不用为卖菜而发愁,而且价格也要比进山收购的菜贩要高约10%…… 金福,一位朴实的山里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做给大家看,领着大伙干”,干出了一番骄人的成绩。 (钱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