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
服务
山海为证 携手共进——涵江区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助力西吉脱贫攻坚
2018-12-13 09:47:56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双方互相交流精准扶贫的“金点子”,共同制定扶贫脱困的“好路子”。

西吉群众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劳作。


□本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方薇 文/图

暖暖的海风吹进了黄土地,润泽了曾经茫茫的戈壁,染绿了昔日连绵的沙丘,照亮了无数朴实的笑脸……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北内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手相连,正助力宁夏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温暖着西吉县千千万万个家庭。

闽宁携手,山海结盟。2002年,涵江区与宁夏西吉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强化“携手奔小康”行动,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作出了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涵江区委、区政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和援宁工作队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找准涵江所能、西吉所需的结合点,在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下功夫,以昂扬向上、攻坚克难、务实担当的精神状态,不断深化协作内涵,更好地诠释闽宁的兄弟深情。

■常沟通多走动善协作

“你从八闽大地走来,带着海风,带着温暖;几回回梦里回到六盘水,闽宁情谊割不断……”这是一首令生活在六盘山西麓的西吉人耳熟能详的歌,唱出了闽宁协作的真挚感情。

涵江作为我市最早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县区,早在1997年就与西吉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以来,涵江区更是不断加大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的领导,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积极推进落实。

涵江区委书记陈万东说,闽宁同脉,情如手足。一直以来,涵江区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帮扶措施,积极促进项目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双赢发展,有力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进步。

穿过山和海,涵江区与西吉县多次组织召开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和专题研究部署会、协调推进会,互相交流精准扶贫的“金点子”,共同制定扶贫脱困的“好路子”,推动双方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真正为老百姓谋出路、谋幸福,形成了一股又一股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今年5月18日,陈万东带领涵江区考察团赴西吉县考察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双方签订了《涵江区—西吉县 2018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地对口扶贫协作。

8月22日,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王学军带队来涵,就进一步开展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进行交流。王学军一行对涵江区大干快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造的“涵江速度”赞叹不已。

10月13日,西吉县党政代表团再次来涵,推动携手奔小康工作落实。今年,双方签订了《2018年闽宁乡镇(街道)对口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涵江区的5个部门及12个乡镇(街道)与西吉县的5个部门、19个乡镇结成对子,形成了乡镇结对全覆盖的帮扶格局,对于深化闽宁协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西吉与涵江的合作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两地以帮扶促进发展,相关乡镇和部门正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按照时间节点抓紧推进,同携手奔向小康。

■给票子出点子谋路子

西吉所需,涵江所能。

近年来,涵江区加大资金支持,深化帮扶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积极对接联系社会帮扶资金,破解资金短缺瓶颈。特别是今年,涵江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将帮扶资金追加到1500万元,较往年每年350万元增长了328%。结对帮扶的乡镇(街道)也踊跃参与帮扶,双方围绕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目标,科学制定了帮扶项目清单,聚焦脱贫攻坚重点,扶持闽宁示范村建设、特色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就业培训、发展特色种养等直接增加收入的项目。

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在扶贫协作之路上,涵江区不仅为西吉出“票子”,还出“点子”,派“才子”。该区发挥人脉及产业优势,主动牵线搭桥,配合援宁工作队联系了在西吉有代表性的闽商投资企业,组织闽宁企业家互访交流,以商招商,引进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最直接、管长远的项目。两年来,先后邀请8批次46名企业家到西吉考察,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3亿元,已落地项目8个,投资7.6亿元。其中,设计生产型项目4个、商贸项目2个、房地产项目1个、医院项目1个。预计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可带动贫困户脱贫1200人。

西吉是“中国马铃薯之乡”,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看准市场,在西吉县闽宁产业园投资建设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饼干、糕点系列清真休闲食品,一个个小土豆竟然变成洋气十足的零食。去年,该公司与重庆奇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有效推进了产能及产品多样化,增加就业岗位200人,实现产值4800余万元。当地群众王燕原是一名家庭主妇,到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后,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干起,现在已是负责包装的主管,月工资3000多元,全家人的生活条件一下改变了很多,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以震湖乡为中心,援宁工作组投建了闽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重点扶持当地群众发展孔雀、梅花鹿、黑山羊、小秋杂粮加工等特色产业帮扶项目19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159人。此外,投资1100万元,在深度贫困村建设了5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真情投入、真抓实干。涵江区把对西吉的“外部输血”式帮扶,转化为促进当地企业和群众主动发展的“自身造血”式帮扶工作思路。一批又一批企业家跨越千山万水在西吉打拼,他们立足西吉发展实际,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造血”式扶贫路子,帮助越来越多的西吉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西吉偏城乡的咏辉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当地妇女正坐在生产线上埋头组装电子产品。扶贫是一方受益,投资建厂是双赢双收。这是涵江区大力引导闽籍企业把车间建到贫困村,利用闲置房屋设立来料加工基地的一个缩影。涵江区投资1200万元,在西吉的园区、集镇和村里建设了20个扶贫车间,让贫困劳动力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脱贫。5家在宁投资发展的闽籍企业参与建设运营12个,引导7家本土企业参与建设运营8个,新增就业人员600个,为1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全部实现运营。

■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

“乡镇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涵江将人才经验、资金技术、管理模式等要素,深深植入到西吉发展的“肌体”中去,也让更多的涵江资源意识到西吉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市场需求,流动过去、扎根西吉,彼此借鉴、互相融合。

在距离涵江区3000多公里的西吉县,也有一个“涵江”。今年,涵江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以闽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安排配套闽宁协作发展资金1800万元,在西吉县选定15个贫困村作为闽宁示范村,这个位于西吉县偏城乡一处山沟之中的“涵江村”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天上不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的烂泥滩最牵动从涵江来挂职的西吉县委常委、副县长蔡志的心。在蔡志到西吉的两年多里,一共到涵江村调研44次。他把“涵江经验”传递给当地群众,引导他们从思想上转弯,使得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宁夏成为脱贫攻坚的“明星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

去年,蔡志刚到该村挂职时,“烂泥滩真叫一个‘烂’!”不到一年时间,涵江村实现了“华丽变身”,摆脱了制约发展的“泥沼”,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已经转变,成为一个群众生活便捷、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生活多彩的幸福村。村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每年2000元提高至7000多元;全村原来有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如今只剩下13户。

在零下11度的寒冬中,该村村民苏孝平却干得热火朝天。今年47岁的他,之前是个自怨自艾的贫困户,全家人就住在2间危房中,仅靠地里种的一点玉米和2头老黄牛为生。如今,党和政府帮他告别了苦瘠的生活,成了脱贫模范户。通过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不到两年,他家的牛已发展到15头。上个月,他又购买了36只母羊,年收入近10万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危旧的土坯房也换成3间大瓦房,还添置了一台大型农用机械和三轮车,也给妻子买了一辆摩托车。

去年3月起,该村先后实施危房改造等多项惠民工程,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互联网、银行站点也陆续进村。不仅如此,涵江区还提供了1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今年年初,为感谢涵江区的帮扶,“烂泥滩”正式更名为“涵江村”。



版权所有 @ 涵江区新闻网 2010 主办:莆田市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宣传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3399996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32318  举报邮箱:hjxcb2008@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h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0008596号-1